機器取代手沖,一個按鍵喝到好咖啡

精品咖啡的流行風潮,帶動手沖咖啡得到更多人的注目,透過咖啡師手感的精準掌控,讓咖啡散發出不同的風味,而咖啡師全神貫注的模樣,更成為許多咖啡店的招牌風景!

手沖咖啡非常倚靠經驗,咖啡師對於溫度、時間等變因的敏銳度與控制,才能造就一杯好咖啡,可是這樣的沖煮過程及訓練,不但耗時更耗心力,為了更迅速提供好咖啡,林致得研發了可以降低人為因素、被稱為咖啡機器人的「 OTFES 自動手沖咖啡機」,並和黃秀玲共同創辦了全台第一家全機器人手沖示範店「 Swing Black Coffee 嗜黑咖啡」(以下簡稱嗜黑咖啡)。

僅僅開幕一個月就造成轟動的嗜黑咖啡位於台北市八德路上,而招牌的咖啡機器人其實就是以機器取代人工注入熱水的動作,在這裡,吧台人員只要將磨好的咖啡粉對準出水口,按下按鍵,機器便會按照節奏,模擬人手動作加入熱水,但可別以為這是件簡單的事,咖啡師仍舊先得設定好複雜的參數,包括溫度、水量、注水速度等,才能沖出一杯比擬手沖的好咖啡。(延伸閱讀 → 爐鍋咖啡:投資烘豆設備,創造規模效益

自動手沖,解決「人」的不穩定性

嗜黑咖啡總監黃秀玲表示,當初是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研發自動手沖咖啡機的林致得,兩人在 2014 年帶著台灣研發、製造的「OTFES」到日本參展,得到了非常好的評價;今年 4 月更到西雅圖美國精品咖啡協會(SCAA)參展,同樣大受好評。黃秀玲表示,在今年的 SCAA「Best New Product」選拔中,可以看見作品盡是各式的自動手沖咖啡機,可見大家都想解決在推廣精品咖啡時遇上的瓶頸,也就是解決「人」帶來的不穩定性。

手沖咖啡最困難的部分,是在維持品質。要訓練一位吧台人員壺拿得穩,並沖出一杯好咖啡,至少要一個月時間,接下來還要再花一個月訓練味覺,就算是非常資深的咖啡師,也會因為不同時間的身心理狀況影響到出杯的品質。「提供穩定品質的咖啡,是咖啡店應該對客人的承諾。」黃秀玲說。

自動手沖咖啡機的出現,是為了幫咖啡師分擔工作。

「我們不需要去擔心機器會取代人,因為當機器代替你做重複的工作時,人就有更多時間可以去做更有價值的事。」但黃秀玲強調,這樣的前提是你已經是一位很棒的咖啡師,對於手沖咖啡已有一定的水準,才可以請機器代勞。「如果不了解手沖咖啡的精髓,便設定不出好的參數,機器一樣無法發揮價值。」黃秀玲說。

複製完美手沖過程,反轉現有價值觀

黃秀玲認為,自動手沖咖啡機的出現,顛覆了現今台灣市場的既有價值觀。當店家以咖啡機取代人力成本時,一杯最簡單的外帶咖啡,在省去其他的附加價值後,最直接的就是反映在咖啡的價格上。例如在嗜黑咖啡,80元就能買到一杯精品黑咖啡,讓推廣精品咖啡變得更加容易。

目前嗜黑咖啡店內有5台OTFES自動手沖咖啡機,每天早上做一次校正,輸入方程式和參數後,就能提供全天下來每一杯完美的咖啡。雖然機器仍有一定限制,例如無法做客製化的調整、也無法做及時的應變修正。「這時候人就應該發揮他們的價值,花時間挑選好的豆子,降低錯誤的發生率。」黃秀玲說。

爐鍋咖啡的老闆盧郭杰和同樣非常看好且肯定自動手沖咖啡機的發展,認為這個機器的出現並不會對傳統手沖咖啡造成衝擊,反而對於推廣精品咖啡非常有幫助。「也許有人說這樣的咖啡少了人味,但我不這麼認為。」盧郭杰和表示,咖啡師每天在店裡沖煮百杯以上的咖啡,其實和機器人沒有兩樣,不如讓機器來做這些事,人員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與客人互動。

強調手感溫度的手沖咖啡,是否會被冰冷的機器所取代?或者反而更讓人重視咖啡師的手沖滋味?真正的解答,恐怕只能由時間來印證了。

就愛開餐廳

就愛開餐廳』是關於如何經營餐廳,以及各式各樣的開店故事。
我們想讓浪漫的人不寂寞、困難的人不孤單。
希望能幫開餐廳的人,找到自己要的方向。

最新文章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