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街咖啡:手沖咖啡觸動客人靈魂

台北市華山創意文化園區面向八德路、金山南路的十字路口,絕非讓人可以優閒散步的路段。頭上頂著壓迫感十足的高架橋、平面路段車流快速,身旁還是3C店家林立的八德路商圈,路過的人車都充滿著快節奏的步伐。冷調外觀的紙街咖啡(Paper Street)開在這,瞬間讓乏味的十字路口加了一點都市的趣味與休閒。

由《大誌》(Big Issue)雜誌執行長李取中創辦的紙街咖啡,店名靈感來自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劇中神秘俱樂部的聚會地點就在Paper Street。但在現實版的Paper Street裡,沒有像電影一樣聚集暴力,有的是在這裡尋找另一種生活可能。

研究統計,2013年台灣人均消費咖啡豆的量達1.33公斤,超越全球人均1.22公斤。「台灣人愛喝咖啡,但除了精品咖啡和連鎖咖啡店,還有沒有中間值可以選擇?」紙街咖啡的咖啡師阿淳反問。這也是紙街咖啡在競爭激烈的咖啡市場中,嘗試提供消費者的新選擇。

用咖啡向客人說故事

16980408737_16a4db4169_k

從招牌到大門,紙街咖啡選擇用一片霧黑上色。走進店內,一目了然的吧台、面窗的一排座椅、長長的木色大桌,空間的一切都很單純。

吧台牆上的產品價目表,簡潔的字體寫下三種咖啡品項:Black coffee、White coffee、Filter Coffee(手沖咖啡)。既沒有種類繁多的咖啡選擇,也沒有大杯、小杯、加糖、加料等各種複雜的選項,卻反而可以引發客人的好奇心。

客人有了疑問,自然會向吧台後方的店員詢問,不管是指著價目表上最特別的項目訊問:「什麼是Flat White(白咖啡)?」,或是直接請店家推薦,這時都是咖啡師可以展現專業跟理念的時候。阿淳解釋,白咖啡是由濃縮咖啡加熱牛奶組成,沒有添加拿鐵使用的奶泡,是澳洲和英國常見的咖啡品項。也許因為曾在澳洲咖啡店工作,阿淳特別將它引進紙街咖啡。就在解釋的過程中,客人與紙街咖啡的距離,輕易的就在點餐的第一站,自然被拉近。

好的咖啡師讓店面活了起來

_MG_5544

咖啡師可說是一家咖啡館的靈魂,紙街咖啡的咖啡師阿淳,就擔負著這樣的重責大任。

吧檯上,放了手沖咖啡的專用架子。只要跟阿淳聊起手沖咖啡,她就會遞來一張張咖啡豆資訊紙板,上面寫著這期咖啡豆的選擇。這豆子從哪來?特色是?味道如何?哪位專家烘焙?一顆顆原本單純的咖啡色小豆子,瞬間在客人眼前有了過去。

再多向阿淳請教,她會拿著乾香罐讓你聞聞咖啡的味道,順便說起店內怎麼挑豆,以及店內為何要使用法國Duralex強化玻璃杯作為杯具。在一來一往,讓客人即使只是選了一杯手沖咖啡,都能有點明白紙街咖啡和連鎖咖啡、精品咖啡的不同,更開始明白自己喝下肚的到底是杯什麼樣的咖啡。

生活就是這樣,咖啡不是拿了就走,也不是跟你的距離很遠。

引導熟客轉喝手沖咖啡

從2013年10月開店至今,紙街咖啡的客人多半來自附近的上班族,但也有一定比例的客群,是來自馬路對面的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平常日的下午,就已經有不少剛從園區結束參觀的民眾,路過進店;當週末華山創意文化園區人潮湧現時,紙街咖啡更會有明顯的人潮出現。

為了讓客人完整感受喝咖啡的氣氛,紙街咖啡不限制用餐時間,僅設定低消一杯咖啡。店內的座位不多,很容易一下子就坐滿,但據阿淳的觀察,店內很少有真正點一杯咖啡就坐上一整天的客人,可能因為空間小,大家也都能互相體諒。不過相對的,店內就會更鼓勵客人外帶咖啡,目前已佔紙街咖啡營收的一定比例以上。

「除了看外帶量,手沖咖啡的銷量是另一個我們關注的經營數字。」店長Pei表示。

可以想像的是,剛認識一家咖啡館,難免先點自己熟悉的品項,台灣人最愛的基本款——拿鐵,仍是店內長銷冠軍。但慢慢彼此熟悉之後,很多跟阿淳聊過的客人,很難不去點有故事的手沖咖啡。目前紙街咖啡的熟客約佔五分之一,也多願意嘗試喝手沖咖啡,目前熟客中喝手沖咖啡為主的比例,逐漸超過一半以上。

16980408737_16a4db4169_k

「紙街是一條會出現在地圖上的道路或街道,但不是真實存在。」紙街咖啡在自己臉書專頁中寫下這段都市計畫學中的「紙街」定義。但這家願意融入一般人生活中的咖啡館,可是真真實實的存在著。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28號1樓

電話:(02)2351-0202

營業時間:10:00~20:00,週二休

就愛開餐廳

就愛開餐廳』是關於如何經營餐廳,以及各式各樣的開店故事。
我們想讓浪漫的人不寂寞、困難的人不孤單。
希望能幫開餐廳的人,找到自己要的方向。

最新文章

文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