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鹿港」 30 歲小夫妻用早餐找回自己|旮旯楍卅碳烤吐司

「我在鹿港」 30 歲小夫妻用早餐找回自己|旮旯楍卅碳烤吐司

兩百多年前,鹿港因為船隻貿易往來而興盛,兩百多年後,繁榮的景象不再,更因為青壯年人口外移而變得沒落,在外人眼裡看似凋零,但在當地早餐店旮(ㄍㄚ )旯(ㄌㄚˊ)楍(ㄅㄣˇ)卅(ㄙㄚˋ)創辦人 Harold 和漢妮眼裡,卻迷人得閃閃發光,故事要回到兩年前說起。

不想要空虛的人生 離開台北返鄉創業

Harold 原本是髮型師,在台北東區做藝人造型,看似光鮮亮麗,壓力其實很大,不僅因為都市生活步調緊繃,也因為工作關係而日夜顛倒,導致生活只剩下工作和睡覺,讓 Harold 懷念起過去兩年在澳洲打工度假、天天在鄉間採櫻桃的愜意日子,於是他決定把嚮往化為真實,回到妻子漢妮的家鄉鹿港開早餐店。

「我們是認真的」做到讓家人懂

只是,雙方家人都大力反對,「爸媽都覺得賣早餐沒前途,賺不到錢養家活口。」 Harold 說。但兩人早已下定決心,不僅毅然決然辭去工作,還租下店面,更到其他早餐店工作見習,Harold 發現,一般傳統早餐店雖然售價便宜,但用料也相對粗糙,只要把供應商提供的加工食品組合一下,一道餐點就完成了,相較之下,價位越高的早餐店,對食材要求也越嚴格。三四個月工作下來,創業的藍圖漸漸清楚,抱著「做出自己也喜歡吃的早餐」的心情,使用天然、無人工添加的食材,在傳統和中高價早餐店之間找到定位。

沒錢自己來 一手一腳打造理想店舖

雖然兩人都沒有餐飲創業的經驗,但只要想做,總會找到出路。比如發想菜單時,他們會回想過去外食時吃到的難忘好料,又或是直接嘗試做做看在網路上看到的餐點,一次次試做,直到找到滿意的配方再放上菜單。而且為了保持新鮮,當天賣的品項都是前一天才開始備料。

又比如裝潢,兩人對於店面設計有一套想法,但因為資金有限,所以通通自己來,不僅把原本店面的三、四層地貼通通拆掉,地板也重新磨過,牆面更漆上土耳其藍,和白色的餐桌形成鮮明的對比。兩個多月的修修補補,讓店面換然一新。

簡單生活不簡單!天天上演創業焦慮

只是,剛開幕的前半年,旮旯楍卅生意慘澹,因為這並不是一間有品牌聲量的加盟早餐店,初期很難單靠店面外觀吸引人們光顧,而且鹿港年長者居多,每個人都有一套培養了數十年的生活習慣,一時之間要偏離常軌去嚐鮮,還真不簡單。

不過,這半年的低潮並沒有讓他們放棄,「雖然來的人很少,但只要吃過,都覺得很好吃。」Harold 說。客人的正面回饋,加深他們把店面撐下去的信念,並開始發傳單和經營社群媒體,像是在 Facebook 上的彰化在地社團發文,擴展當地客群。半年後,知名度漸漸打開,生意總算穩定下來,雖然是好事一樁,但也不禁讓人感嘆創業的矛盾,「當初想開早餐店是因為覺得生活會比較規律,可以早睡早起,而且也有時間做自己的事,結果反而要備料、接客,所有時間都綁在這間店,但如果一閒下來又擔心生意不好,壓力很大。」

三十而立 在鹿港小鎮安身立命

雖然創業的焦慮不會停止,但兩人終究遠離了都市塵囂、回到鄉間懷抱,光是這點就足以讓人心甘情願。開店兩年至今,雖然生意的成長幅度不算太大,但 Harold 認為,以現在旮旯楍卅的三位員工能負荷的量,慢慢來反而比較好;早上大家一起忙著做早餐,下午 Harold 有空的話,再在店裡的角落幫客人剪頭髮。

說到底,開一間小店,經營穩定的生意,過著簡單的生活,才是夫妻倆最想做的事。正如這間店的店名,旮旯的意思是角落,楍是本的古字,卅是三十歲,四個字合起來的意思是:三十而立之年,在街角開一間屬於本地的店。兩年前,這個夢想成真了,儘管餐廳夢的真實面是:日復一日地備料、少有休假和自己的時間,而且無時無刻擔心營收,但能夠安身一處,和所愛之人一起過日子,就是最令人滿足的事。

攝影:林冠良

就愛開餐廳

就愛開餐廳』是關於如何經營餐廳,以及各式各樣的開店故事。
我們想讓浪漫的人不寂寞、困難的人不孤單。
希望能幫開餐廳的人,找到自己要的方向。

最新文章

文章留言